复工之后,老板们最朝思夜想的事情就是——如何把产品更多地卖出去?只有业务跑起来,把该赚的钱赚回来,才能减少这一年公司的压力。
但绝大多数人,用尽各种办法,大量投入广告、提高销售提成,想尽办法跟客户拉关系,最后发现都无可奈何。
究竟如何,才能让业务“爆炸性增长”?正和岛联合君智战略咨询,给出了独家方法论。
高手绝招:为自己建立一条“护城河”
1. 消费者“凭什么”要买你的产品?
你一定有这样的感受:
自己的公司做了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二十年,觉得产品做得很好,用料也扎实,但就是卖货卖不过别人。
君智认为,如果你是这样一种状态,顶多算是一个供货商,算不上一个品牌。任何一个品牌产品,别说10年,就是一两年不增长,都是有问题的。
同样是卖洗发水的,卖豆腐干的、卖枸杞的、卖电饭煲、卖冰箱的,为什么顾客要选择你?
所以说:最重要的是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
2.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竞争状态区隔”
但是这个理由,老板们往往看不到。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用“内部视角”看企业。我们看到自己有多少渠道、能生产哪一类产品,有多少机器设备等。
这种思维就好比是:“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就会满世界去找钉子。”我们对锤子越依赖,思维越定势。
失败的企业,大多是用“运营”替代了“战略”。他们忽略了最本质的问题:消费者需要什么?你能满足他们什么诉求?
真正一流的企业,都懂得“竞争状态区隔”:
凉茶有很多,“怕上火”大家只记住了王老吉; 洗发水几百个品牌,“去头屑”你只能记住海飞丝; 电动汽车也有上千家,“特斯拉”可能是你唯一能想起的品牌;
……
这个道理就是:利用一个独特的价值,把自己从过去的惨烈竞争中区隔开。
有家企业叫溜溜梅,请杨幂代言,用了一句“没事就吃溜溜梅”,让很多人知道了这个品牌。但是,随着知名的零食品牌越来越多,没事也可以吃薯片、吃辣条,这句话就很难去激发顾客认知了。
后来,君智通过研究,帮助溜溜梅找到一个消费诉求点:
青梅在日本很流行,在日本曾经的5次痢疾、霍乱中,青梅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青梅含有多种天然有机酸,具有杀菌防腐、提升免疫力、开胃、消食、缓解疲劳等众多作用。
但是,青梅在中国还没有那么普及。于是溜溜梅通过自媒体,告诉大家上述事实。而疫情期间,大家对提高自身免疫力十分重视,溜溜梅的机会就出现了。
所以,真正的高手,都懂得为自己构建一条“护城河”,给消费者一个选择的价值。
有了这个基本战略之后,才有你的新战场。
让你的产品,找到传播的爆点
3. 为什么有的老板,投入了大量钱做广告,仍然无效呢?
找到了“竞争状态区隔”,你还要做好传播。很多老板发现,自己投了几千万做广告,却都打了水漂。

君智战略咨询联席总裁 徐廉政
放到现实中,你想想:
假如一个人,坐地铁和公交上班,途中看到的广告的有几百个,一个月下来能看到上万个广告。 但是他能记住的,顶多也就四五个,记性好点的也就七八个。
绝大多数广告,都是炮灰。能够留下的都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与消费者的常识相连接。
什么叫与“常识”相连接?99%的人信奉“重复1000遍就是真理”的原则,认为广告不断重复就有效,却忽略了一个外部最重要的力量——常识的力量。
一想起矿泉水,大家都能想起“农夫山泉”,因为它喝起来好像有点甜。 但有一个矿泉水品牌,无论从质量、还是工艺都是一流,并且十分舍得砸钱做广告,知名度也很高,但就是很少有人买。这个品牌叫——恒大冰泉。 恒大冰泉的工厂建在长白山上,水源地罐装。而且恒大有钱、有人脉,铺货渠道可以进入全国各个商场。
但就是这样,“恒大冰泉”仍然没能做起来。因为想起“恒大”,消费者心中第一印象就是足球队。
这就跟海尔做手机失败一样的道理,你总觉得手里拿着一台大冰箱。
成功的例子有这样几个: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在大众心中,核桃是补脑的,顺应了大众常识认知。 “飞鹤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顺应了大众心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认知。
这就是你的广告跟一流广告的差距。你的广告顶多能唤醒感知,人家的能激发潜在需求。
4. 教你一招,销售提高30%
以前有个口香糖叫益达,广告语是“嘿!你的益达!”花了好多钱做推广,大家都记住了这个牌子了,但销量没有提升。
后来他们反应过来了,把广告语改为“吃完喝完嚼益达!”销量大增,翻了好几倍。
再后来,他们把广告语改为“饭后嚼两粒!”表达更直接了,一下子就干成了行业第一。
所以说,你的广告语,最好要能触发隐性需求,形成一个清晰的“行动指令”:
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
困了累了喝红牛。
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些都是“行动指令”,这样的广告最有效。淘宝在购物车的图标上,多画了一个加号,下单率提升了15%;之后又改成“加入购物车”几个字,下单率再次提升一倍,这都是行动指令的作用。
你要想让顾客怎么做,给他一个独特的价值和一个简单的指令,这个指令就会影响顾客的快速决定。
5. 为什么你天天让员工发朋友圈,却没有任何效果?
有的老板为了提高产品销量,天天逼着自己员工发朋友圈,一天发好几条,还跟员工说:“你是公司一分子,让你发朋友圈怎么了?不发就是不热爱公司。”
结果弄得员工很烦,没有办法,于是设置朋友圈可见,就只针对公司那几个人。
你天天在朋友圈里自嗨,讲自己的产品多么多么好,用了什么牛逼的技术,获得了各项大奖,但这些跟消费者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看到这些信息,只会把你拉黑。
其实,消费者对“售卖产品”永远是漠不关心的。大家看朋友圈,主要是为了休息,为了刷到有用的资讯,看到有价值的文章。
这就好比,在一片风景圣地,大家都在流连忘返地观赏,你非要在这里发传单,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
举个现实生活的例子,就好比你朋友圈里喜欢晒娃的朋友,今天背100首唐诗,明天算高级算数,即使是你很好的朋友,他的孩子很萌、很可爱,发多了你也不想看。
交流是相互的,而不是一味地自我表达。你的产品就好比是你的孩子,你总是逼着员工晒,别人肯定烦。
当然,这里只是用“晒娃行为”举个例子,“晒娃”是每个人的自由,看不看是你的自由。
但是你做产品请记住:信息爆炸时代,在朋友圈里自嗨式地营销,并未接通顾客端的价值需求,属于病急乱投医,不能解决销售问题。
6. 你真正要关心的,其实是顾客
现在,中国人每天要刷5.5-6个小时的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新的器官”。
但是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刷资讯,消费者只看内容,不看广告。
比如说,曾经《中国好声音》很火,通过好声音,你记住了加多宝,记住了百雀羚。但实际上,有40多家(不完全统计)企业赞助了《中国好声音》,被记住的却很少。
消费者会自动屏蔽广告。所以说,广告也好、宣传也好,一定要跟顾客生活相关。只有让顾客嗨,你才能嗨。
比如,教大家如何做饭、如何减肥、如何变得更美?等等。
君智的建议是:要更多地思考产品本身能给顾客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独特价值?
在君智服务的企业中:波司登解决的是“专业羽绒服的问题”,雅迪解决的是“众多电动车中,更可靠、质量更好的问题”,飞鹤解决的是“中国人自己做出可信赖的奶粉的问题”。
有了事业基础,和过硬的产品,做广告才有效果。
打造一个“5倍”增长的团队
7. 为什么有的企业,为了刺激业务,给销售人员越来越高的提成,却发现效果十分有限?
其实,现在销售员的功能是越来越弱化的。有这样一个现象:
在一家卖电器的商场里,招聘一批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女促销员,去卖洗衣机。有的去卖海尔,有的去卖三洋。 三洋就在海尔的旁边。这些女促销员基本工资都一样,卖出一台洗衣机,提成也差不多。 她们发现,消费者来了之后,就直奔海尔洗衣机区,海尔的促销员不用拉拢,人就很多。 而当三洋促销员拉拢顾客时候,很多顾客直接问:“海尔的洗衣机在哪里?”促销员就很生气。 于是,这些闺蜜们,私下里就相互抱怨啦,干同样的活,工资差距却很大。大家都想着什么时候能去卖海尔洗衣机。

君智战略咨询联席总裁 姚荣君
这只是商业的一个缩影,从中你会发现一个根本性问题:
顾客的选择,拥有绝对权力。
所以说,一个强大的企业,要构建的是强大的品牌竞争力,而不是单纯靠业务员。你要让顾客明确地知道——你的价值是什么?跟对手之间,你好在哪里?
找对战略,才是根本性问题,决定了你跟竞争对手之间的生死。销售部门不能承担战略问题,你再怎么责怪也没有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十分透明、对称的太快了,顾客想买哪个品牌,早就心里有数了。
君智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企业找准事关生死的战略方向,并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8. 如何打造一支赚回“5倍”利润的团队?
复工之后,要想赚回“5倍”的钱,你需要打造一支能赚回“5倍”钱的团队。
君智曾经见过,很多公司的员工十分佛系,上了班之后,就开始懒洋洋地刷手机,来了顾客也不怎么积极地卖东西。 一问之下,他们说,年年都这样,反正大家一起干,工资也不高,但也饿不着,坚持两年混到退休就行。
你的员工佛系了,你的业绩能不佛系吗?
员工这么佛系,老板很焦虑,天天盯着员工,天天抓考勤,出台了一系列考勤细责:“迟到10分钟罚款50”“迟到半小时扣200”等。
结果,把自己弄得整天忙来忙去,身心疲惫,业绩就是上不去。这是你管理上的无能,不赖你的员工,要看清本质。
如何打造一支能赚回“5倍”利润的团队?君智有两点建议:
第一,打造一个事业平台,激发每个人内心的价值。
人活着,其实就是一个自我价值的实现。德鲁克说:“脱离工作本身谈激励,很滑稽。”
企业不是老板一个人的,而是大家共同的。你要做的就是打造一个事业平台,让事业去激发每个人内心的价值。
圣埃克絮佩里曾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
君智主张的是,企业要从“管控思维”走向“管理思维”。
如果你的企业不是那种“准时制的流水线生产”,天天抓考勤没什么实际意义。往往一个企业开始抓考勤的时候,就是这个企业快不行了的时候。所以,不要用形式主义麻痹自己,来掩盖战略的缺失。
我们主张的是“目标牵引”,在一个领域里放开,为一线充分赋能。一流的老板,懂得如何让员工变得更优秀。
第二,给钱是个很本质的问题
只有事业不谈钱,那就是用理想来骗人。
员工的生活压力很大时,哪还有心情来听你谈事业理想?别人家的员工有房有车,你的员工打个车都得斤斤计较,能有幸福感吗?
所以,老板就是要把事业做大,把钱给够,才是根本,才能让员工有荣誉感和幸福感。
很多老板羡慕华为,说华为的员工如狼似虎、十分拼命。 还有的老板羡慕西贝,说人家的员工服务态度真叫好,干起活来,十分带劲。
于是回去开会,鼓励员工学习华为、学习西贝,但就是不学习人家的分钱。一到发工资和奖金的时候,就开始斤斤计较,想出各种“歪道道”来克扣。
你给员工吃草,还指望着员工都给你当狼?
你去看看华为给员工什么待遇?任正非是怎么给员工发钱的。你再去看看“西贝永远不上市,把利分给奋斗者”是怎么做的。
君智的建议是:给钱是个很本质的问题。
9. 找到那个“鲇鱼效应”的人
大家都知道“鲇鱼效应”,一个鱼群里有一只鲇鱼,鱼群里的小鱼反而活得更好。
一个团队也是一样,需要这样一个“催化剂”成员,能够带动整个团队气氛活起来,能够鼓励其他成员一起加油干,不断思考,不断行动。
打造一个超牛的团队,遇到这样的员工,你一定要珍惜。
结语:“黑天鹅”才是常态
很多老板说,遇到了疫情,太痛苦了。
其实,做企业遇到“黑天鹅事件”才是常态,竞争永远是变化的,企业要把这种变化,纳入到常态管理中。
曾经,一个洋人跟李小龙比武,洋人一拳就把木板打碎了,别人都吓一跳,说洋人太厉害了,咱们打不过。李小龙说,木板是不会还手的,我是会的。
所以,变化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就像德鲁克说的:“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器官。”但在社会中,跟你竞争的“器官”有很多,如果你不能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并且得到顾客认同,不管你企业是大是小,那就是失败。
张瑞敏也曾经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在当下这样的“大竞争时代”,顾客会用放大镜来看你企业的局部,并且放大,你丝毫马虎不得。
所以,尽早找准战略,是企业活下去的根本问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现实版:他养的蛙比游戏中的乖...
老板把财产房子车全转到老婆...
杰伦粉丝奶茶应援 网友:这...
蔡依林阿信跳舞 现场气氛十分火爆
抖森疑遭性骚扰 目前没人未...
周杰伦晒女儿萌照 双手插兜...
李宇春女排造型曝光 网友:...
王源半年三次道歉 不考虑一...
福原爱二胎正面照曝光 宝宝...
王一博体验VR版野狼disco 被...
3600余冷门职位被张榜点名 国考(2020-03-11 14:43:09)
陈欧代言自己 两年净利跌六成(2020-03-11 14:43:09)
医教结合 融合教育 驻...
好消息!互联网公益慈善...
2020年各地如何调控楼市...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的投资...
近七成“漂一族”有返乡...
为何外资持续投资北京商...
郑州一男子因家中管道堵...
新乡平原新区雍锦王府部...
郑州男子在新郑浩创梧桐...
郑州恒通新城地下车位权...
中海郑州“顶级作品”陷...
郑州富田城九鼎公馆限购...
孕育城市新生机 多地出...
完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 ...
锦上添花?郑州高新区城管...
70城房价维持稳中微降态...
前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
郑州五星级建国饭店连登"...
中建交通、河北建工等18...
演技够真 套路够深!郑州...
网传融创城员工涉嫌侮辱...
鹤壁建业壹号城邦地下室"...
家具板块盈利能力下降 ...
智能家电普及加快 是否...
上门维修花样百出 人工...
太气愤!华埔装饰郑州公司...
千万别让爸妈装修!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