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特色标签才能鲜明,一国文化自信的风貌才能得以彰显。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应以尊重历史发展、传承文化风韵为起点。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强调社会主义价值内涵与民族文化发展命脉的连理相依、共生共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食粮。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形成正确“三观”的基础理论建设,培养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是青少年秉持民族认同、家国归宿以及价值积淀的有力支撑。
挖掘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之钙。树立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与内生魅力,振奋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国家复兴信念,在精神层面支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塑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文化自信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安全之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与主动担当,除了为其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还能为保障人才思想与夯实人才阵线持续输送动能。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强化青年大学生对民族与国家文化价值的认同及肯定,牢牢把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越发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从而积极并坚定地维护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强国的构建之路径。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培育新时期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增进微观个体对民族群体行为的感同身受,激励其共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能够带动整体宏观的文化氛围,激励青年一代为早日实现强国目标不懈奋斗。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新时代我国青年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锚定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目标,在大学生自身精神意识与外界文化环境都朝向积极方面发展的同时,拥有文化自信的青年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赋予民族前行不竭动力,共同凝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把握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
历史逻辑:厚植于传统文化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积淀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此基础之上的青年文化自信培育将古今未来连成一线,汲取养分,透古通今,指导当前。只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特色标签才能鲜明,一国文化自信的风貌才能得以彰显。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应以尊重历史发展、传承文化风韵为起点。
现实逻辑:跻身文化强国之列。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标准,面对本国文化复兴与西方文化打压的双重境遇,国民文化自信的养成尤显迫切。站在历史交汇期,提振大学生文化自信,建立青年群体强有力的“文化之盾”和“文化之矛”,是巩固社会主义文化阵线、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国家软实力、跻身世界文化强国之列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
内生逻辑:融通于社会发展之中。社会发展让文化自信的内涵不断与时俱进,而文化自信反过来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必要条件。围绕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其内生动力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认知与认同的递进需求,从个体的“情、信、义”等意识认知入手引导个体行为,在千千万万个体作用下推进社会整体发展,从而汇聚成具有民族高度的文化认同;二是应然与实然的转化需求,让显性的实践精神与隐性的个体修养均能得到磨砺,充分发挥个体在整体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成为助力社会发展的驱动要素。
外适逻辑:贡献于文明交流之需。新时期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形成了相对宽松开放的文化发展氛围,致力于推动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和谐共生,这也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具有高度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大学生,既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担当者,也是对外交流中继承、创新、传播本国文化的排头兵。
探索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通过价值引导,在优秀文化熏陶中实化。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于高校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培养体系整体建设中;引导青年学生找准自身文化的民族属性和时代定位,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从优秀思想文化的精髓中寻觅精神栖息地,强化精神内核;同时,在把握好历史与现实结点的基础上,处理好文化的内在传承关系问题,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焕发时代生机,实现创造性、创新性、跨越式发展。
通过实践养成,在“五育并举”中细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近年来高校文化自信培育在理实结合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学改革创新上持续发力。一方面,不断丰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载体和形式,理论学习、实践教育双管齐下,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提升“实践育人”成效;另一方面,紧跟时代发展,通过“课程思政”“大中小学一体化”等在教学全过程、全学科、全学段中引入文化自信学习教育,将学生的内在成长切实转化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力量。
通过格物致知,在文化强国构建中深化。从历史选择的角度,要厘清碎片化与表层化的糟粕部分,验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大浪淘沙后积淀的历史和时代意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我革新的持久生命力。在文化强国战略下,高校一方面要依托文化自信培养的直接载体——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加大对优秀文化的内涵解读,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革除繁芜,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明晰当前意识形态较量的焦点,自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辩证分析判断当前一些新的价值取向,做到在思想文化领域“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通过积极参与,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强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开展文化自信教育,高校要发挥好大学校园文化主阵地作用。可采取“软激励、硬约束”并重的对外交流政策,搭建多样化、多渠道的文化交流平台;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优秀文明成果,同时培养其识别良莠、融合创新、为我所用的能力;提升青年群体对全球文化环境变迁的认知度和敏锐度,增强其应对全球文明冲突挑战的能力。中国新青年在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将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来”,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分享者。这本就是我国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鲜明变化和表现,也是保持我国文化生命力、包容性、竞争力、自信心的有效路径。(金炜 作者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政策教研部主任)


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提示:严...
2020,中国将迎来哪些变化?...
王霏霏发博回怼网络恶评 好...
豆瓣开分6.1 蔡徐坤能救“《...
舞台效果不打折 五月天线上...
送外卖的影城工作者:等待春...
明星为何热衷直播带货?
王凯谈帝后CP:他们还是比较...
《清平乐》热播 剧中都还原...
杰伦粉丝奶茶应援 网友:这...
3600余冷门职位被张榜点名 国考(2021-07-19 10:08:57)
陈欧代言自己 两年净利跌六成(2021-07-19 10:08:57)
《隐秘的角落》凭什么能...
赛制打破常规 《炙热的...
谍战剧《局中人》定档 ...
当晚会变成直播带货 各...
不舍!《风味人间》第2季...
《清平乐》完美收官 宋...
医教结合 融合教育 驻...
好消息!互联网公益慈善...
土地市场竞拍热度居高不...
多地上调公积金缴存上限...
深圳楼市的真面目是什么?
上半年南京二手房市场的...
美国房产抵押贷款利率降...
A股房地产板块昨日强势走...
“跌跌不休的房租”让毕...
买房人热情不减 南京恐...
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融资...
房屋商业贷款中评估的作...
牵涉面广 老旧小区改造...
刘涛直播间47万的房子谁...
北京二手房市场回暖 交...
北京怀柔规模最大安置房...
地产板块小幅走高 销售...
男子因诈骗已经获刑,而...
贷款利率下行 谁受益了?
员工陆续到岗 武汉多家...
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 加...
中国楼市2月“摔了一跤”...
家具板块盈利能力下降 ...
智能家电普及加快 是否...
上门维修花样百出 人工...
太气愤!华埔装饰郑州公司...
千万别让爸妈装修!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