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7月2日电 (记者瞿剑)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定点敲除大豆开花调控关键基因GmFT2a和GmFT5a,创制出更适合低纬度地区种植的突变体材料;同时系统解析了GmFT2a和GmFT5a基因在大豆花期调控中的遗传效应,为大豆品种的区域适应性改良提供了新技术、新材料。相关研究成果新近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团队首席、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韩天富介绍,大豆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绝大多数品种只有在日照长度缩短到一定限度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进而开花结荚;导致大豆品种北移种植时往往晚花晚熟、生长期延长,甚至不能开花或正常成熟;南移种植时则一般表现为过早开花、生长期缩短,产量降低甚至不能正常生长。这种光周期反应特性使得大豆品种适宜种植区域普遍比较狭小。已有研究表明,GmFT2a和GmFT5a基因是大豆的重要开花促进因子。
团队通过构建GmFT2a和GmFT5a基因的过表达植株,并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对GmFT2a和GmFT5a进行定点敲除,结合杂交手段,创制出单基因和双基因突变体材料。研究表明,GmFT2a和GmFT5a虽然在大豆的花期调控中存在功能互补,但在长、短日照条件下的开花促进效应差异较大。在短日照条件下,GmFT2a的开花促进效应比GmFT5a强,而GmFT5a在长日照条件下的开花促进效应更强。临界光周期对GmFT5a参与的大豆花期调控影响很大,超过品种临界光周期日长的条件下,GmFT5a基因是主要的开花促进基因,是使大豆能够适应长日照环境的关键基因。研究还发现,创制的双基因突变体在短日照条件下平均57.4天开花,比野生型晚花约31.3天,株高和节数较野生型显著提高,单株荚数和粒数也显著增加,这为适合低纬度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改良提供了新的基础材料。


现实版:他养的蛙比游戏中的乖...
老板把财产房子车全转到老婆...
王俊凯参加冰桶挑战项目 希...
宋慧乔与宋仲基协议离婚 “...
王菲女儿李嫣将出国留学 晒...
张歆艺回应产后身材走样:对...
20年友谊 大小S阿雅范晓萱“...
郝蕾:天下的母亲都是美的
宫崎骏献上手绘给中国观众:...
章子怡:每个人的心里一定要...
3600余冷门职位被张榜点名 国考(2019-07-03 09:03:13)
陈欧代言自己 两年净利跌六成(2019-07-03 09:03:13)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海...
医教结合 融合教育 驻...
好消息!互联网公益慈善...
深圳后棚改时代:构建“...
套路“租金贷”招数升级...
加大营销力度 房企营销...
长沙回应“限购政策调整...
探索节约集约用地 顺德...
快讯!北京市1179套公租...
混凝土里掺杂物?许昌一小...
郑州全家福装饰问题多 ...
统计局公布70城房价变动...
今年前5个月北京房地产开...
河南省中原成品房研究中...
业主花了二十多万 龙发...
东莞本月5000套住宅入市...
广东中山:推进“三旧”...
又是一年毕业季 2019毕...
漯河滨湖国际小区交房一...
深圳发布城市更新若干措...
五月广州一二手房成交面...
毕业季房租开涨 你的房...
新房无验收手续 郑州贾...
家具板块盈利能力下降 ...
智能家电普及加快 是否...
上门维修花样百出 人工...
太气愤!华埔装饰郑州公司...
千万别让爸妈装修!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