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logo商界新闻 > 要闻 > 正文
投稿

安徽祁门打造“世界红茶之都”

2021-09-04 12:0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合肥9月4日电 题:安徽祁门打造“世界红茶之都”

作者 刘浩

“当前,祁门县聚焦建设‘世界红茶之都’总目标,将紧抓祁红基地、品牌、品质、龙头、文化五大提升工程,重点加强茶园安全和茶叶品牌建设,实现祁红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安徽省祁门县祁红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良庭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中新社发 潘成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2021/09/04/ddb4805dd2034fd8a0525c8a369ffdc1.jp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title="9月3日,安徽省祁门县一祁红制作车间,工人们在封装祁红。中新社发 潘成 摄" />

9月3日,安徽省祁门县一祁红制作车间,工人们在封装祁红。中新社发 潘成 摄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创制于1875年。其外形条索紧细,峰苗秀丽,金毫显露,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持久,被海内外茶叶界誉称“祁门香”,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祁红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走进祁门县一家祁红加工车间,茶香四溢。在抖茶、筛茶等车间,工人师傅们依然延续传统手工方式作业。

中新社发 潘成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2021/09/04/b4c4e8b5963c4090baf011105419251e.jp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title="9月3日,安徽省祁门县一祁红制作车间,工人们正在筛拣祁红。 中新社发 潘成 摄" />

9月3日,安徽省祁门县一祁红制作车间,工人们正在筛拣祁红。 中新社发 潘成 摄

“传统的祁红系手工制作,其质量取决于制作工夫,因此祁红又有‘祁门工夫’之称。”祁红制作技艺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昶介绍说,祁红制作技艺分为初制和精制两大部分,其中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包括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

王昶说,制成的祁红色泽乌润,冲泡时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海内外茶师称之为“砂糖香”,其中又蕴藏有兰花香,芳馥持久,祁红也因此而名列世界高香红茶之首。

“祁门红茶之所以馥郁醇香,除了得益于制作工艺精湛外,还离不开当地优良的茶叶生长环境。”王良庭说,祁门县山地多,田地少,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森林植被茂密,连续10余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得分位居安徽省第一。优渥的生态环境成为红茶的重要产区,祁门槠叶群体种是中国国家首批鉴定认可的国家级茶树良种,曾被引种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以此为母本选育出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还有“安徽1号”“安徽3号”等。

近年来,祁红加工技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众多突破,先后通过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开发出了5条初制加工和2条精制加工连续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

据王良庭介绍,祁门红茶畅销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丹麦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其价格在国际市场的高香名茶中一直排名第一。

当前,祁门县现有茶园19万亩,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人员10万余人。2021年,祁门县一产茶叶生产已结束,产量7100吨,一产产值9.16亿元人民币,茶农人均收入6540元。

王良庭说,尽管受世界贸易形势影响,茶叶出口份额较往年有所下滑,但今年1—7月累计出口仍有208.62万美元。

王良庭表示,未来该县将围绕建设“世界红茶之都”的目标,做好基地提升,推进茶园安全建设;抓好品质提升,做优祁门红茶产品;打好祁红品牌,扩大祁红品牌影响力;加强产业主体培育,帮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深化茶旅融合,发展延伸祁红文旅产业。(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zgsj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商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商业 / 家居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免责申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 2020  中国商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5997 349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