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logo商界新闻 > 要闻 > 正文
投稿

甘肃政协委员建言认定入户诊疗 延伸“互联网+医疗服务”护理

2021-09-06 19: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9月6日电 (张婧)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谢兴文6日表示,针对老年人对互联网应用不便,加之国家尚未修订允许互联网医疗开展首诊的政策,医护人员采用“线上预约,线下服务”模式,通过家庭巡诊、居家护理、家庭病床的上门服务方式面对面进行首诊,将是一种模式的创新。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互联网医疗只针对复诊患者。因此,即使是基础和简单的慢性疾病,患者仍必须在实体医院进行首诊。谢兴文说,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卧床失能病人,确实有一定制约。

此外,“互联网+医疗服务”需要线下强有力的支撑,三甲公立医院必然是“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主力军。他说,虽然基层医疗机构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慢性病管理和监测,但是不能解决部分患者需要各种形式的延续专科护理和治疗。比如,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气管切开护理等。

2020年以来,甘肃省白银市大力发展远程医疗体系。(资料图) 张婧 摄

因此,实体医院的医护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将医院内的医疗迁移延伸到患者家中,这样才是完整连续的医疗服务,才能保证“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长效发展。

“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医联体等技术和平台,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是未来医院发展的重要方向。”谢兴文说,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甘肃省“互联网+医疗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新业态发展。

据悉,2017年发布的最新《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已经将医师的执业地点放宽至执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所在地的省级行政区划,但护士的执业地点仍在具体的单一机构。尽管国家和省级的部分文件和通知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提供上门服务,延伸护理,然而对于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执业地点问题,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模糊。

谢兴文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就此给出明确认定,认可经过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派出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属于合法的执业,这样医护人员才有底气提供上门服务。同时,除了逐步扩大国家医保对“互联网+医疗服务”中常见病、慢性病的支付范围,还要探索商业保险新模式。按照突出需求导向,体现政府兜底、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的分期分类别保障原则,支持商业保险机构研发和提供丰富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商业保险产品,为适宜人群对接提供优质医疗和护理服务。(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zgsj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商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商业 / 家居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免责申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 2020  中国商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5997 349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