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增值服务没有问题,但名字起得不妥,容易让人误会。如果使用“加密签收确认”这一名称,或许能避免这场争议。企业在创新服务时,应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勿想当然。
近日,顺丰因为加收1元钱“签收确认”上了微博热搜,还被浙江省消保委质疑涉嫌巧立名目收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推出增值服务没有问题,但名字起得不妥,容易让人误会。如果使用“加密签收确认”这一名称,或许能避免这场争议。企业在创新服务时,应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勿想当然。
近日,顺丰因为加收1元钱“签收确认”上了微博热搜,还被浙江省消保委质疑涉嫌巧立名目收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1月6日,中消协发布2020年春节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注意保护好人身财产安全,不轻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