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logo商界新闻 > 要闻 > 正文
投稿

既要丰收 又要增收

2021-09-24 12:15:14 来源:经济日报

从网络直播带货到乡村民宿体验,从农家美食品鉴到农业观光采摘,人们发现,丰收节里有农民也有市民。农民当然是丰收节的主角,其获得感强不强,是衡量丰收节举办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而要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就必须把丰收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卖好价钱,这离不开市民的参与。不同于一般的农事节庆,丰收节不仅需要敲锣打鼓、热热闹闹,更需要盆满钵满、实实在在。

丰收的真谛,不仅是农业产量增加,也意味着农民收入增加。然而,我国不少农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现象,目前相当多的地方还是大路货多,精品和优质特色产品少;农业产业链条短,加工跟不上,产品附加值和效益偏低;有的地方虽然有优质特色农产品,但“养在深闺人未识”,一般消费者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购买。加之,季节性集中上市和阶段性价格下行,导致农民时常面临“增产不增收”的窘境。

现代节日的一个功能是活跃消费市场。从这个角度看,丰收节不仅是繁荣乡村文化的舞台,也是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价值实现的平台。历年来的农民丰收节,对提振消费信心、活跃城乡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在期间举办金秋消费季活动,电商平台、商超企业、批发市场等共同参与,开展多样化的产销对接活动,成为丰收节的响亮招牌。可见,丰收节不能局限于农村,而是一场城乡大联欢;也不能局限于文化,而是物质精神双丰收。要突出市场导向和城乡共庆,让消费者买得好、乐趣多,让农民卖得好、实惠多。

为使农民既丰收又增收,各地在用活用好丰收节的平台之外,不妨在日常从三方面发力产销衔接,更多更好满足消费者购买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愿望。一是品牌强农,发掘培育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溢价,让品牌产品成为消费的主角。二是营销助农,开展直播带货、专场推介等活动,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出村进城,走进寻常百姓家。三是消费惠农,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发放消费券、打折让利、流量倾斜等方式,吸引城乡居民扩大购物和消费升级。

乔金亮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zgsj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商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商业 / 家居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免责申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 2020  中国商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5997 349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