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半导体产品需求旺盛影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江源日前解读7月份工业生产数据时表示,7月工业生产总体延续恢复态势,高技术制造业继续高速增长。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光电子器件、印制电路板继续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均在20%~50%。
在芯片产能短缺仍在持续的情况下,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我国重点区域和企业龙头也在加强布局。第一财经梳理发现,7月以来,上海、广东、浙江、天津等多地公布了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集成电路重点发展方向。
各地明确集成电路发展路线
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分布在省会城市或沿海的计划单列市,呈现“一轴一带”的分布特征。经过多年部署,我国目前主要有四个产业集聚区,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以深圳为中心的泛珠三角和以武汉、成都为代表的中西部区域。
7月14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公开关于印发《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根据上海的规划,在集成电路方面,以自主创新、规模发展为重点,提升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全产业链能级。
上海的规划提出,在芯片设计领域,推动骨干企业芯片设计能力进入3纳米及以下,打造国家级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平台,支持新型指令集、关键核心IP等形成市场竞争力。在制造封测环节,加快先进工艺研发,支持12英寸先进工艺生产线建设和特色工艺产线建设,争取产能倍增,加快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发展;发展晶圆级封装、2.5D/3D封装、柔性基板封装、系统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
作为上海乃至全国最重要的集成电路企业所在地,上海浦东也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2020年全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471亿元,增长20.5%,占上海71%,占全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