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logo商界新闻 > 区县 > 正文
投稿

面对全球化“下半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发力点何在?

2021-10-16 03:45: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0月15日电(记者 李姝徵)新冠疫情冲击,加之主要经济体采取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正遭遇逆流。

15日,在首届新金融青年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中,专家们在展望未来金融发展趋势时表示,全球化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当日在对话中表示,全球化自身也要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格局要求,“但是全球化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则表示,即便现在逆全球化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的效率,但全球供应链的作用和效率仍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逆流面前,中国正不断地推进对外开放、扩大开放。在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进程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重要一环。

在屠光绍看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下一步面临两个主线:补短板、增优势。

第一条主线继续补短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长赛道,市场化的进程、法治化的进程、国际化的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发挥优势还要补短板。另一条主线就是抓住机遇增优势。

机遇是什么?屠光绍和刘珺均表示,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是新赛道。

“这跟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是高度镜像的。”刘珺认为,全球化的“上半场”聚焦在“创造财富”,却造成了财富分配的不均衡;而全球化的“下半场”则应着力解决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下一步发展的主基调,主基调要求金融的发展一定要是低能耗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是支持运行效率。刘珺表示,要做到绿色金融,首先应支持绿色经济。同时,金融行业也应通过数字化转型,使整体的运营模式发生质的变化。“这样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绿色金融的转型。”刘珺说。

立足发展新格局,做好“双循环”,则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另一大方向。

“上海是恰恰做这种实验、这种创新最好的地方。”在刘珺看来,经济、金融资源富集、人才资源富集、金融环境开放的上海,最有可能代表中国在国际金融中心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完善多元化资本市场建设、建立人民币资产的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以及进一步推升更高质量的人民币金融资产交易以及人民币资产的风险配置全球中心。刘珺认为,做到这几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才能做到高质量的开放。

“通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进程,能够引领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更好发展。”屠光绍表示。(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zgsj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商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商业 / 家居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免责申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 2020  中国商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5997 349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