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产的产品。向国华 摄
10月10日,走进武宣县武宣镇草厂村,一股清甜的醋香扑鼻而来,取代了往日村委旁旧校舍的寂静。这座闲置多年的原村幼儿园,如今已挂上“广西醋美熙食品有限公司”的招牌,在繁忙运转中“酿”出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家门口就业的“甜日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车间内,村民们手法娴熟地将本地盛产的玫瑰与山楂进行调配;仓库里,一瓶瓶包装精美的醋酸饮品整装待发,即将销往全国各地。这座“沉睡”多年的校园,如今被激活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活水源头”。
“过去这老校舍闲着,不仅没收益,每年还得花钱维护。”草厂村村委会主任覃美秀兴奋地算起了经济账,“现在通过租赁,村集体每年能稳定增收3万元。”这笔资金将被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和帮扶困难群众,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这一转变源于武宣对“三资”管理的创新探索。近年来,武宣镇积极引导各乡各村全面梳理闲置资产,通过公开招租、合作开发等方式,让“沉睡”资源焕发活力。武宣镇草厂村幼儿园校舍的转型,正是盘活固定资产、实现“变废为宝”的生动实践。
村民变工人,正在车间仓库整理货品。向国华摄
让老校舍飘出醋香的,是土生土长的草厂村人黄静。作为“醋美熙”的掌舵人,她拥有数十年纯手工制作花果醋的经验,是业内公认的行家里手。“我们武宣水土好,花果丰美,我的初衷就是把家乡这些天然的原料变成健康的饮品。”谈及创业梦想,黄静眼中闪着光。
如今,她的梦想已初具规模。公司开发的玫瑰花醋、山楂醋以及玫瑰、刺梨、桑椹等十余种口味的饮品,因其独特风味备受市场青睐,年销售额已突破170万元。
公司生产的产品。向国华摄
更让她自豪的是,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乡亲们共同增收。公司聘用了村里4至6名村民长期务工,人均月增收约3000元。“在这里干活,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正在流水线上封装瓶盖的村民卢杏萍笑着说,脸上洋溢着满足感。
草厂村的“醋香”故事,是该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截至目前,该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已达2712.54万元,152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有103个,超过20万元的有38个,50万元以上的有6个,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盘活闲置资产,正为武宣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一池春水”。